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样化带来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准确认知,甚至存在认识不清或者模糊等问题。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没有深刻认识,他们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很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自觉不自觉地存在指导思想多元化。
三是非常关注国内外时事和热点问题,但政治思想淡化,大学生对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问题非常关注,说明他们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把 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根本不关心国家政治。
四是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不强,且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 足。在和平发展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特别是对政治信仰的追求很缺乏,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印象多 为抽象、枯燥的理论,对其态度往往只停留在应付性的层面。
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也存在偏见,他们只看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巩固统治阶级政权、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而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于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以及对个人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的指导作用。
意识形态认同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意或接受,而是主体对他者在心灵深处的相通、相融合和在情感上的归属感,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认可、接受、赞同乃至尊崇。实现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即灌输、教育的方法,使大学生由外而内地接受并赞同主流意识形态,达到认同的目的;二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即通过熏陶、实践、主动学习的方法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并赞同主流意识形态,达到认同的目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习惯于忽视学生的个体特性而运用第一种方式强行让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这种强加于人的方式势必在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上事倍功半。所以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形式和载体,把以上两种实现途径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从社会本位转向以大学生的特质、需求为出发点的以人为本位,把大学生的主体性放到突出的地位。
1.大力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增强大学生认同感的前提。
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准确认知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最基本途径。调查得知,很多大学生存在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认识不清或者模糊,甚至缺失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教育来弥补。 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让大学生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历史作用并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2.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转型理论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新结构转型期的中国同时存在两个分离的社会,表面上建立了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政治架构和法治体系,而实际是原有的传统型的社会在运作,如权力边界不明确,法治不彰等,出现了一定程度和范围的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等现象。通过对学生进行转型期理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社会各个领域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但这种不良状态是暂时的并且是可以解决的。近年来,政府已逐步加大了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力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社会正向积极有序的状态转变。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这些现象,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的出现有利于促进社会竞争机制的形成、激励社会整体进取向上的意识和推动社会机制 的完善。有了对社会新结构的正确认识,才能增强学生对国家政权和现行政策的认同,从而达到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目的。
3.强化实践教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目标绝不是为认同而认同,而是为了指导行动,帮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实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必须让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学生生活,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课堂实践,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是在教师讲授理论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主学习对基本理论进一步理解、深化和运用的方法。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讲座、专题报告、演讲、讨论、辩论、模拟教学等。其次是校外社会实践,如团总支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等地进行参观考察,或者辅导员根据大学生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拟定若干选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题调研,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写出调研报告,这种教育模式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运用,又有利于大学生了解 社会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说服力的有效途径。
4.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要实现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就必须使主流意识形态反映大学生的利益诉求,这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根本途径。国家首要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通过法律的制定、制度的完善、政策的有效实施 努力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另外也要着眼于人的需要,将宏观的国家、民族、社会的需要与微观的家庭、个体、自我的需要 结合起来,将理论说服与情感交流结合起来。大学生首先是人,是社会人,他们将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所以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也要关注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完善、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的健康,要关注他们的生存发展。
5.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与思想多样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与思想多样性统一的哲学依据。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选择性。社会发 生的变化,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并存,进步的观念和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就要求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确和谬误,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选择,保持各种价值取向间的合理张力,要注重教育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充分显示马克思主义自身 的包容性,正确对待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使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说服力。通过对比,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转型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主流社会规范的认同,增强大学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提高当代大学 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
6.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大学生。学校可通过文化 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使大学生通过音乐、舞蹈、体育、书法、绘画、辩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和艺术鉴赏力;要结合国内外的大型活动和盛会,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 一二 .九运动、九.一八事变等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主旋律,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 下接受教育环境所负载的信息渗透,达到在显性课程中难以实现的 文化心理层面的社会认同。
7.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辅导员工作队伍。这就要求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 质,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面对各种思潮的挑战,要积 极运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使学生将外在的教育要求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医学技术系学生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